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漫威宇宙

最近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其实IP和国家这两个概念非常相似,在各自不断的改朝换代中趋于成熟。

所谓IP, 就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不过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上用到这两个字母时,通常说的是小说、动漫、影视、游戏等流行文化产品彼此之间的相互改编。所以本文接下来用到的例子也都是流行文化领域的。

在我个人看来,一个IP就是一组互相联系的文化产品,且该组文化产品与不属于该组的文化产品有显著区别。

比如《射雕英雄传》翻拍过数版电视剧,彼此之间在选角、取景甚至主要对白使用的方言种类上都有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再大,也大不过其中任意一部与《后宫·甄嬛传》的差异,于是我们说各版《射雕》是同一组的,这个“组”就叫《射雕英雄传》IP,而《后宫·甄嬛传》就是与此有显著差异的另一个IP。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之所以本文开头说IP和国家是两个相似的概念,主要在于二者的发展中都会经历类似朝代更替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疆域、人口组成与文化习俗大致是稳定的(当然不会是绝对稳定的,否则就无发展可言了),但是作为国家象征的朝代或者政权却是经常处在变化中的。

类似地,一个IP的核心要素也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郭靖黄蓉、麦格芬是《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重要配角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历史背景是宋金南北对峙与蒙古帝国崛起,这些要素在《射雕》衍生出的文化产品里通常都会保留。

但是同样拥有这些要素,改编出来的文化产品影响力却各不相同。

在一定时期内,由某个IP衍生出的某一部最具影响力和普及度的文化产品,便是这一特定时期最能代表该IP的那个“天命所归”的“正统王朝”。下面就以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案例来观察这一个个IP国度是如何改朝换代的。

首先来看最具国民度的大IP《西游记》。如果把这个IP看成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建立于其上的第一个“正统王朝”应该是记录玄奘法师生平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很多人会觉得《西游记》这个IP的源头就是《西游记》小说,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早在小说问世以前,这个IP就已经存在了,这个道理类似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也早已存在了很长时间,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之前,就已经有中国这个国家了,只不过没有使用“中国”这两个字作为正式的名称或简称。

前面说过,本文所涉及的IP,主要是流行文化领域。《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相对严肃的传记,当然不能算作流行文化产品。所以这个“王朝”虽然足够正统,但由它承担天命的时期,这个IP国度还没有成型。这类似于人类社会早期作为国家雏形的部落联盟阶段。

宋元时期,关于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被改编成话本和杂剧,日渐流行起来,除了唐三藏这位源于真实人物的主角之外,他的几个虚构的徒弟形象也逐渐固定。这个阶段的作品都为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打下了基础。

小说《西游记》问世以后,西游这个IP的第二个正统王朝就此无可争议地确立了。它承担天命的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以至于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西游记》IP就等于《西游记》小说。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会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其统治给国家留下极深烙印,以至于居于该国的主体民族至今仍以其朝代名称来命名。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到了三次元的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晚晴、民国以及新中国建国前期,《西游记》这个IP国度的正统王朝就由《西游记》小说过渡到了《西游记》的相关戏曲。因为在三次元的世界当中,观看戏曲表演逐渐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流行文化消费方式。

当然,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题材的戏曲作品并非只在这一时期才出现。有的《西游记》戏曲甚至出现得比《西游记》小说还早。

比如元末明初杨景贤创作的《西游记》杂剧,就直接成为了小说《西游记》大量情节的来源。可惜孙悟空非同凡响的特殊体质到了我们熟悉的吴承恩小说版里只剩下了前一半的铜筋铁骨、火眼金睛了。

《西游记》戏曲之所以作为这个IP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王朝经常被忽略,原因就在于现代年轻人大部分是不听戏的,而小说作为一种文字读物,反而可以跨越时代,哪怕已经退位让贤了,还能一直发挥余热。不过事实上《西游记》戏曲作品对这个IP的影响也一直延续下去了。

三次元的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电影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日益提高。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游记》这个IP就已经被改编成多部电影,比如1927年的真人电影《盘丝洞》。

不过更具影响力的还是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创作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这部1941年上映的电影是全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在当时不仅取得了票房成功,也启发了像手冢治虫这样拥有艺术天赋的创作者投身动画领域。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铁扇公主》之后,万氏兄弟本想趁热打铁,紧接着推出《大闹天宫》,可惜时局动荡,这一企划被耽搁了二十年。

直到1961年,由万籁鸣执导、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上集才得以问世。承继《西游记》小说与戏曲的“天命”、再度让《西游记》这个IP在当时焕发光彩的那个“正统王朝”就是《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王朝对应到三次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整体是谈不上有什么流行文化的。

《大闹天宫》虽然承接了天命,但它所统辖的IP王国在这一时期却是严重边缘化的。《大闹天宫》下集原定1964年上映,因为众所周知的那场动乱,一拖就是十几年。直到1978年,大话西游SF,《大闹天宫》完整版才跟观众见面,再度引发观影热潮。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前面提到过,《西游记》戏曲作为该IP发展史中的一个正统王朝,其地位长期被忽视。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的背景音乐就大量使用京剧锣鼓点等戏曲元素。而《西游记》戏曲对其后继王朝的影响还不止体现在这一点上。更直接的影响则是人才的培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电视剧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但是相关表演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就会从话剧、戏曲等领域引进表演人才。

继《大闹天宫》之后,下一个“正统王朝”就轮到了电视台暑假重播资深选手、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其中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先生,艺名六小龄童,出身绍剧猴戏世家。关于这部电视剧其他的不需要我再多做介绍了,大家都很熟悉。即便不熟悉,多看看六学相关的学习资料,也能了解个大概。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86版电视剧对《西游记》IP的统治时期大约维持到2000年左右。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一部曾经票房惨败的香港电影被年轻人重新发现,成为了代表《西游记》IP的新一代正统王朝。这个延续至今的王朝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与之前两个带有三次元官方色彩的王朝不同,《大话西游》正统地位的确立,带有群众自发性。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大话西游》与《西游记》在文本上已经相去甚远,但是这种对于经典的解构却带给了《西游记》这一IP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更重要的是,主角孙悟空的形象被重新确立为无敌战神、盖世英雄。很多人觉得这应该一直都是猴哥的人设,或者说猴设。其实并非如此。

过去评价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重点在于强调他的反抗精神,他作为一个战士的战斗力强弱并不是重要衡量标准——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把“艺术”和“战斗力”放到一起本来就是很奇怪的组合。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流行文化,对于年轻一代受众来说,“能打”显然是比“具有反抗精神”更直观的标签。当然,“能打”也得跟角色的性格设定相匹配才行,如果角色性格单薄,靠硬设定强行让读者观众接受该角色是“强者”,那么多半不会有人买账。

《大闹天宫》和《大话西游》都打造了孙悟空令人信服的“强者形象”,这是代表同一IP的其他王朝所不具备的。究其原因,就在于《西游记》小说前半段大闹天宫部分树立的孙悟空强者形象,被取经路上到处搬救兵的孙行者形象给抵消掉了。

动画电影《大闹天宫》顾名思义,只截取这一段故事,猴哥的形象自然不会被后续情节拖累。而《大话西游》则是用适合电影媒介形式的剧作手段,让观众接受了至尊宝这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他的弱点被归结到与取经故事原本无关的爱情上去,最后爱情的悲剧落幕无损主角的英雄气概,反而更突出了他浪漫孤傲的气魄。这样的英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与从前熟悉的孙悟空融为一体,巩固住了他的强者人设。

从《大话西游》在国内互联网上受到热议进而被封为神作,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期间又诞生了无数基于《西游记》这一IP的流行文化产品,可惜没有哪一部能达到像《大话西游》以及《大话西游》之前历代“王朝”那样广泛的影响力。

周星驰近年来监制的《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在很大程度上是吃《大话西游》的老本。而郑保瑞执导的一系列电影,在审美和想象力方面则更是退回到比86版《西游记》电视剧更落伍的水平。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这两个看似新颖的电影系列,其实都不过是旧王朝的苟延残喘。所以我说《西游记》这个IP国度的正统王朝至今仍然属于《大话西游》。对于《大话西游》的影迷来说,这或许值得骄傲,但是对于《西游记》这个IP来说,这却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事实。

作为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核心主创之一,六小龄童老师也是该王朝的最核心捍卫者。他长年以来对《大话西游》的攻击,其实争的就是一个正统地位。他想做的就是《西游记》这个IP王国的独裁者。可惜天下民心所向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轻易左右的。所以观其言行,有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感觉,就好像满清政权已经在全中国范围内站稳脚跟以后还在喊反清复明的人。

仔细一想,这个比喻好像也不是很恰当,反清复明毕竟还有对满清政权不合理民族政策的抵抗,总归具有一定正当性。真要类比的话,六老师大概跟北宋已经立国百年了还奢望恢复大燕的慕容复有一拼。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国产IP,但其实《西游记》一直是个世界性的IP。《西游记》主角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于印度教的哈努曼,而《西游记》诞生之后,也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被大量改编。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魔改的,造成了原作艺术价值一定程度的损耗。从这个角度去看,六老师的顾虑并非全无道理。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不过也有的魔改作品改出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不亚于《西游记》的优秀文艺作品。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自然是鸟山明的《龙珠》,而这部以主角髭毛乍鬼的发型闻名的漫画,也是六老师除了《大话西游》之外最爱批判的对象。

《龙珠》的诞生虽然源自《西游记》,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二者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弱,除了主角名字相同以外,完全可以说是毫不相干的两部作品。后期的《龙珠》反而对于《超人》《终结者》《异形》等美国IP借鉴更多。

而《龙珠》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吸收了别家所长之后,能够超越母本,还能反哺那些被它借鉴的IP。近年来国内的《西游》题材电影,决战时一定会有孙悟空巨大化成为金刚的桥段,这明显来自《龙珠》的赛亚人月圆之夜变身;2013年的美国电影《超人:钢铁之躯》无论是故事走向还是战斗风格,都像极了《龙珠》的贝吉塔入侵地球一节。

IP天命杂谈(大话西游手游无限仙玉)大话西游贴吧

但是不管是《西游记》和《龙珠》彼此之间如何互相影响,它们都已经是两个独立的IP了,就像中国和日本是两个在文化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彼此独立的国家。

说回到《西游记》IP内部的王权更迭。近年来稍微有希望挑战一下《大话西游》正统地位的,大概也只有2015年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它是《大闹天宫》和《大话西游》精神上的继承者,在对经典文本的借用与颠覆之间的尺度把握,也胜过后来上映的两部《封神榜》题材电影。

但是目前看来,《大圣归来》的成功似乎只是个一次性事件,如今谈论和研究它的人已经不多了,即便仍有相当数量的死忠粉,但是目前看来也没有希望像《大话西游》那样实现从小众亚文化(小圈子影迷之间的玩梗)到现象级流行文化之间的升级。所以我认为《大圣归来》不能撑起一个王朝。

如果让我预测的话,我觉得《西游记》这个IP国度内部的下一次天命交接,差不多该轮到游戏了。

《西游记》IP每一次的王朝更替,都是发生在不同的媒介之间,从小说到戏曲再到动画然后是电视剧、电影。颠覆电影的应该不会是另一部电影,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西游记》题材的游戏早就诞生过一批了,特别是网游,商业表现非常不错,但是覆盖面有限。要真正撑起一个王朝,得是能在游戏史上留名的3A大作。

目前我比较看好的是游戏科学团队正在研发中的《黑神话:悟空》,期待正式版能够早日发售。

《西游记》小说是世界级的小说,《大闹天宫》动画电影是世界级的动画,《西游记》这个IP当然也会诞生世界级的游戏。

下一个例子是三国。就像《西游记》IP的源头不是《西游记》小说,《三国》IP的源头也不是《三国演义》小说,而是陈寿的《三国志》。这是属于《三国》IP的第一个王朝。

其后历代有无数的话本,直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个集大成者,算是天命交接给了第二个王朝。再后来第三王朝也跟《西游记》类似,由小说过渡到三次元世界近现代的戏曲。

三国题材的戏曲名段数量远胜过西游,我记得自己年轻时还尝试着学唱《甘露寺》、《空城计》、《借东风》,奈何资质有限,大话西游公益服,半点都没学会。

《三国》题材的电影,最有名的应该是1905年的《定军山》,那也是中国第一部电影。不过虽然名为电影,其本质却是戏曲录像,称不上是《三国》题材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小说、戏曲之后,《三国》IP的下一个王朝直接是1994年的电视剧《三国演义》。

这部电视剧的地位也无需赘述,与上述86版《西游记》同样经典。而且90年代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制作项目获得了更多关注与支持,也因此拥有了空前绝后的资源。是的,不仅空前而且绝后。现如今再也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动员像94版《三国演义》那么多群众演员了。

跟《西游记》一样,《三国演义》也在日本等海外地区拥有多个改编版本。不同之处在于,《三国》没有像《西游》那样改编皆魔改。

《三国》题材的日本游戏动漫,有相当一批尊重史实与古典名著的精良之作。比如东映的《三国志》动画电影三部曲《英雄的黎明》、《长江的燃烧》和《辽阔的大地》,就是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的经典之作。

不过该系列诞生时间与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相近,最初并没有大规模引进,也就没有形成电视剧版那样一下子覆盖十几亿人的巨大影响力。很多人补看东映版《三国志》都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的事了,该系列也跟《三国演义》电视剧一样,作为搞笑视频素材近年来又火了一把。

我虽然不是看着东映版《三国志》动画长大的,却是听着其主题曲长大的。由横山菁儿创作的《三国志》动画电影主题曲《英雄的黎明》曾被TVB用在95版电视剧《神雕侠侣》中,毫无违和感。郭靖和杨过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关二哥战斗过的地方,这么一想就觉得这个选曲非常合理。

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之后,又涌现出一大批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但是没有一部能撼动其对于《三国》IP的统治地位。《西游》经历了动画、真人电视剧、真人电影三个同属泛影视类的王朝,而到了《三国》这里,却只有一个。

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野心勃勃,奔着建立一代新王朝去的,可惜当时的观众对于这种好莱坞式的三国故事并不十分买账,嘲笑和质疑声多过肯定的声音。

当然,《赤壁》也有它的历史贡献。它为《三国》这个IP在新世纪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卖腐。从此之后,所有《三国》题材影视都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继《赤壁》捧红瑜亮CP之后,姜文和甄子丹又在《关云长》里演绎了曹操X关羽这一对新世纪的官配。《三国》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了腐女二次创作的天然宝库,极大鼓舞了年轻女性研究三国历史并创作同人的热情。

其实早在《赤壁》之前,《三国》就已经在耽美圈子里享有极高地位了。“耽美”顾名思义,就是沉溺于美色,主要是男色。《三国》受到耽美圈子欢迎,得先有一批符合通俗意义上美型定义的人物形象。

94版《三国演义》也好,东映版《三国志》也好,人物形象都比较端方持重,不容易让人产生邪念。所以需要一款更加娱乐化的流行文化产品,来迎合年轻人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使得这届年轻人在面对三国英雄时会馋他们的身子。

发挥这一重要历史作用的就是光荣的动作游戏《真三国无双》系列。

早年以《三国志》等相对严肃的高口碑策略游戏为国内玩家熟悉的光荣,终究还是敌不过金钱的诱惑,通过无双系列解锁财富密码以后,就在批量制作割草动作游戏的道路上一去不返,终于成为了如今的暗耻。

玩笑归玩笑,《真三国无双》系列确实是许多00后、95后接触三国题材并对此产生兴趣的契机。因此,《真三国无双》就是在本世纪制霸三国IP的那个正统王朝。

从商业的角度,《真三国无双》当然也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独立IP。但是与上面举的另一个日本IP的例子《龙珠》不同,《真三国无双》在内容上并没有脱离《三国志》、《三国演义》,所以它仍然属于《三国》这个更大的IP,而且还是这个IP王国目前的正统王朝。

虽然不甘心,但我们还是得承认,一个源于中国的IP目前的正统王朝是来自日本的游戏系列。类比到三次元人类国家的历史,就好像是中国的元朝。虽然有很多争议,但它确实也是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部分。

三国题材的优秀游戏作品可能比影视作品还要更多。单说出品《真三国无双》的光荣,就有《三国英杰传》、《三国曹操传》以及《三国志》系列(1~11代)等经典作品。

去年英国游戏开发团队The Creative Assembly带来的《全面战争:三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匡扶汉室的热潮。

这些游戏各有各的亮点,而且不少在口碑方面都远胜过《真三国无双》。但是要论长盛不衰、覆盖面广、角色形象鲜明、上手轻松,《真三国无双》却是当之无愧的最强三国游戏,也是这个时代三国IP的统治者。

其实我一度考虑过把《吞食天地》追认为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之前的正统王朝,理由非常私人化,因为FC版的《吞食天地II》(我当年的卡带上貌似印的名称是《吞食天地III》,记得不太清楚了,也许是盗版,总之是卡普空出品的、剧情从征讨袁术开始的那一代)是我玩的第一款中文RPG(指的是该游戏经过了汉化,并没有把日本游戏强行说成国产游戏的意思),横版过关的两代《吞食天地》动作游戏(一代骑兵二代步兵)也是我年轻时街机模拟器选单里翻牌率比较高的。

我一度以为《吞食天地》游戏系列的原作漫画是横山光辉的《三国志》,后来才知道原作漫画也叫《吞食天地》,作者是本宫宏志。

《吞食天地》漫画于1983年至1984年间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并不是特别长寿的系列,真正声名大噪的是后来的改编游戏,特别是两代街机动作游戏。

不过考虑到《吞食天地》街机游戏在中国大陆流行已经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与前述94央视版《三国演义》和东映版《三国志》动画三部曲时间接近,影响力却未必更大。而且早期很多街机厅未成年人是禁止进入动作游戏区的,这也使《吞食天地》在街机年代不太容易覆盖到全年龄段。因此我没有把《吞食天地》单独算作一个王朝。

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目前还没有比游戏更新颖的能称作“第十艺术”的流行文化载体,所以我也无法预测颠覆掉《真三国无双》正统王朝地位的会是什么,也许会是另一款游戏,又或者退回到第七艺术——电影。毕竟上面提过,三国IP没有经历过动画或真人电影承担天命的王朝,因此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补课。

说完了《西游》和《三国》,下一个例子该轮到《水浒》了。

《水浒》IP的起源是南宋年间流行民间的话本《宣和遗事》。前两个IP王国的原初正统王朝都是史料,《水浒》却是一开始就以话本这种注重娱乐性的文本为基础。虽然《水浒》也有史实依据,但是主角宋江作为历史人物的知名度远不及玄奘法师、诸葛亮等人。

换句话说,没有通俗小说帮忙宣传,玄奘、诸葛亮、关二哥等历史人物依然是顶流,而宋江就未必了,可以说他的流量全都是话本和小说带来的。

另一方面,《宋史》成书时间晚于《宣和遗事》开始流行的时间,而且关于宋江事迹的记述极为简略。其他南宋年间成书且有宋江事迹的野史,大多已被《宣和遗事》吸纳,单独看来也没有哪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及得上《宣和遗事》。

因此,《宣和遗事》毫无疑问是《水浒》IP王国的第一个正统王朝。

接下来的发展历程就与前两个案例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正统王朝是小说《水浒传》,之后接了一个过渡性的戏曲王朝。再之后是70年代的邵氏的“水浒电影宇宙”王朝。

其实邵氏这几部水浒电影,跟上面提到的东映版《三国志》动画电影一样,都是时隔多年才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不过鉴于70年代《水浒传》这个IP下面也没有更有影响力的流行文化产品了,所以就用这个电影系列来填补空白。

邵氏水浒电影更值得一提的还是领先漫威30年、在当时就有了组建电影宇宙的想法。该系列先是分别拍了狄龙和岳华主演的《快活林》和《林冲夜奔》,相当于武松和林冲这两个超级英雄的单人电影。

然后1972年邵氏水浒电影宇宙的掌舵者张彻亲自执导的《水浒传》同名电影,故事的主线是吴用设计赚卢俊义上梁山,借助他的力量攻打曾头市,为晁天王报仇。相当于一次“复仇者集结”,狄龙和岳华回归出演他们各自的英雄角色,同时还加入了姜大卫饰演的燕青等新英雄。

随后,原班人马又拍摄了《水浒传》的续集《荡寇志》。我们知道清代确实有一本名叫《荡寇志》的书,算是《水浒传》的同人小说,作者是《水浒传》的头号黑粉俞万春,其笔下的梁山好汉都是反派。

张彻执导的《荡寇志》电影只是借了这么一个名字,故事是广为人知的梁山好汉受招安后征方腊的情节,仍然是基于《水浒传》小说进行的改编。

这部电影类似于《复仇者3:无限战争》,都是主角阵营的超级英雄死伤过半,只不过北宋年间没有神奇的皮姆粒子帮助幸存的英雄好汉们穿越时空救回牺牲的兄弟们。梁山好汉的主要敌人、明教第八任教主方腊身怀乾坤大挪移绝技,倒也当得起水浒电影宇宙中灭霸的角色。

邵氏水浒电影宇宙之后,又有数部《水浒》题材的影视剧问世。不过直到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才终于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水浒》IP的又一个正统王朝就此确立。

98版《水浒传》电视剧之后,该IP王国的天命轮转过程就此陷于停滞,再没有出现一个新的王朝。张涵予主演的新版《水浒传》电视剧虽然在新世纪几部名著翻拍剧里算是口碑较好的,但是影响力远不及老版。

另外电影频道曾经推出过一些着眼于一两位梁山好汉的电视电影,如果也能像当年邵氏那样搞个联动、组建个宇宙,或许还有点意思。可惜主创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愿,而单独看,每一部又都乏善可陈,奠定了后来各种山寨名著的网大拍摄风格。

其中唯一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句的是那部《雷横与朱仝》,主演有焦恩俊和萧蔷,李寻欢和林诗音再续前缘。

《三国》IP当中,电视剧王朝被游戏王朝取代。《水浒》IP下目前还没有一个像《真三国无双》那么有影响力的游戏。比较有名的应该是日本公司科乐美推出的《幻想水浒传》系列,不过这个系列与《水浒传》的联系差不多就是《西游记》到《龙珠》那种程度,已经是完全不同的IP了,《水浒》IP的天命流转也就因此与《幻想水浒传》系列无关了。

我年轻的时候,其实有个东西在我的同龄人群体里,在普及《水浒传》相关知识方面,发挥的作用比什么电视剧、动漫都大多了,那个东西就是统一小浣熊干脆面附赠的“水浒英雄卡”,世纪之交的时候可谓风靡全国中小学,无数人为了抽到稀有卡而整箱整箱的往家里买干脆面。

所以我现在一看到年轻人玩氪金抽卡的手游,就会觉得有内味儿了。我没有把水浒英雄卡单独列为一个王朝,原因与上面的《吞食天地》类似,都是覆盖的年龄层不够广。

不过《吞食天地》是因为当年街机厅的动作游戏区域未成年人禁止入内,而水浒英雄卡正好相反,覆盖的主要是未成年人。

至于接下来《水浒传》IP会遇到怎么样的新王朝,我猜应该也得是一款足够有分量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类型,那就不好说了。没准还是一款氪金抽卡的手游,带领老一代玩家重温年轻时收集水浒英雄卡的乐趣。

如果真有这么一款游戏,想要收集到当年那些SSR的角色卡,比如宋江、吴用,包括反派人物高俅、潘金莲等,所需花费的金钱恐怕只会比当年更多,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成箱成箱地买面了,避免了浪费食物,也算是响应了如今国家节约粮食的号召。

前文提到了《水浒传》的一部同人小说《荡寇志》,其实还有另一部《水浒传》的同人名气更大,而且这部同人也更符合今天我们大家对于同人的一般理解——同人就是利用知名IP里面的知名角色来搞黄色。

当然,只会搞黄色,肯定是不能与作为其情节源头的《水浒传》并列为四大奇书的。《金瓶梅》以其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已突破了“《水浒传》同人”这一标签,成了独立的IP,也催生出一系列影视、游戏等改编作品。鉴于这些作品的尺度,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金瓶梅》一向被认为对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重要影响。不过对于年轻时的我来说,这两个IP最大的联系还在于它们先后被改编成了黄油——《金瓶梅之偷情宝鉴》与《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后者是我玩的第一款黄油,我对《红楼梦》这个IP的大部分了解也源于这款游戏,要像分析其他三大名著那样分析这个IP的朝代更迭,我实在力不从心。

《金瓶梅之偷情宝鉴》与《红楼梦之十二金钗》两款游戏都是智冠科技发行的,我们这一代人其实对于智冠这家公司,印象更深的是它发行过的那些武侠游戏,比如我之前写的东西里面曾提到,我玩的第一款武侠游戏《新绝代双骄2》,就是智冠发行的。

所以接下来,话题就很自(sheng)然(ying)地转移到本文要讨论的最后一个例子了——武侠小说,主要是金庸小说。

到了金庸古龙这些生活在现代的作家这里,资讯已经较为发达,版权制度也较为成熟,即便作家在创作时仍不可避免地会对前人有所借鉴,但是作品整体上仍然是他们独立完成的,因此不会像上述三大名著一样,存在一个比小说本身更早的源头作为该IP的“第一王朝”。

金庸武侠IP王国的第一王朝毫无疑问就是金庸小说。金庸先生这一辈人从事创作的时代,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已经崛起,小说文本也就可以跳过戏曲,直接被改变为电影和电视剧。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伴随着电影和电视这些新娱乐方式的发展,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追上了四大名著的影响力,其中佼佼者如《天龙八部》,甚至在作者金庸先生还在世时就已经经典化,这在前人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沾了时代的光,同时也要为这个时代付出代价。快速影视化改编固然帮助金庸武侠IP在极短时间内扩大受众面,但是新兴媒介在快速成长期也往往容易急功近利,这也就导致尚未经过太多时间沉淀的IP短时间高密度地被改编,衍生出的影视剧良莠不齐,有些对于IP本身的价值还会造成损耗。

金庸武侠IP的第二王朝毫无疑问表现形式应当是武侠剧,但是始终呈现出一种群雄割据的态势。大陆、香港、台湾,甚至国外的新加坡等地区,都在同时进行翻拍。

站在观众的角度,有了更多选择、更多比较,似乎是件好事,可是作为IP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那些角色形象却在观众脑中被稀释了。

《银魂》有一集提到从事类型创作的漫画家应该追求的目标是“描绘角色就要做到让读者光凭剪影就能认出来的地步”。

看到头上有俩角、穿披风的剪影,就会自然地想到蝙蝠侠;看到手上有三双筷子的剪影,就会自然地想到金刚狼;看到髭毛乍鬼的刺猬头剪影,就会自然地想到孙悟空(卡卡罗特)。

而在说起金庸武侠人物时,两个人可以聊得特别起劲,但是脑子里面浮现的剪影却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说到花铁干这个人物,估计大家脑中浮现的都是同一个人的身影。

一千个观众的眼中可能有一千个郭靖,一千个观众的眼中也可能有一千个黄蓉,但是一千个观众的眼中只有一个花铁干。什么叫国际巨星啊?(战术后仰)

这一片群雄割据的局面中,TVB算是对原著精髓与影视剧制作规律都把握得最到位的,在改编策略和叙事节奏方面也赢得了最大多数观众的认同。

因此,虽然面对多方挑战,但TVB金庸剧仍是金庸武侠IP的第二个正统王朝,对应到三次元人类世界,其统治时间是80年代至今,其中80年代到本世纪初算是全盛时期,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统治力江河日下,但是其统治地位仍不是其他金庸剧品牌能轻易撼动的。

2000年以后崛起的内地金庸剧对于金庸武侠IP的发展意义非凡,但是我不认为新世纪的这一批武侠剧能单独撑起一个王朝。

张纪中制作的一系列金庸剧是不少85后的金庸武侠启蒙,但是同时也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TVB启蒙。张纪中金庸剧有着令人羡慕的硬件资源,但是在选角和审美方面经常拖后腿,又赶上本世纪初互联网论坛的兴盛期,在网上受到一边倒地嘲讽。

如今回过头去想,当年的舆论环境对这一批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未必公平。但是就综合观感而言,场景简陋、服化道廉价的TVB金庸剧确实更让当时的大部分观众觉得舒服。

因此,每当张纪中的新剧开播时,许多电视台往往会拿出同一部小说改编的TVB版来打擂台。最典型的案例是《射雕英雄传》,94版电视剧剧情高度还原原作,两个主角的形象和演技也极佳,可惜83版珠玉在前,因此作为90年代TVB重拍金庸剧的第一炮就这样成了哑炮。

然而,随着2003版李亚鹏周迅主演的《射雕》开播,94版也得以重见天日,时隔将近10年,真香定律终于发挥作用。可以说,03版《射雕》的最大功绩就是帮助金迷重新认识了94版。

TVB翻拍金庸剧止于2001年吴启华黎姿版的《倚天屠龙记》,之所以TVB王朝还能在金庸IP王国里延续十几年的统治地位,靠的正是内地翻拍的金庸剧不断唤起金迷对TVB的经典回忆。

但是必须承认,内地金庸剧,特别是张纪中出品的几部重量级作品,其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TVB金庸剧王朝对应到三次元世界,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前半段北宋时期就没有彻底一统天下,但总算还保有大部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领土;后半段南宋时期,就进入了宋金对峙阶段。

张纪中的金庸剧就像是新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兵强马壮,迅速占领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但是透着一股愣劲儿,使人难以心服口服。于是人们延续惯性,还是认同那个只剩半壁江山的南方政权为正统。

内地金庸剧对于TVB金庸剧,经历了一个从抗衡到融合的过程。张纪中主导金庸剧翻拍时期,处处透露着对TVB的不服。

而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新翻拍的这一批金庸剧则是以“TVB继承人”的姿态来面向新老观众。比如口碑不错的2017版《射雕英雄传》,选角、剧情、特效等方面固然诚意十足,但是最大的大招还是那首《铁血丹心》。

除了歌曲,还有演员的“返聘”。83版的杨康成了新版的黄药师,97版的虚竹成了新版的圆真,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97版的阿紫变成新版的阿紫她娘。这种带有点埋彩蛋意味的选角方式毫无疑问是肯定了TVB版金庸剧的历史地位。

但是说得难听一点,这也证明了新一代翻拍的金庸武侠剧无法独立支撑一个新的王朝,于是只能打着旧王朝的旗号,给它强行续命。

这几年的新武侠剧拍得不好吗?至少从17年新《射雕》以来,我是看到了一点复兴的苗头(2013年前后于正之类的妖魔鬼怪拍的所谓武侠剧本人由于缺少相关领域的研究,暂时忽略不计)。

但是这个时代的观众从小就能轻易地获得全世界最优质的影视资源。纵向比较虽然呈现出稳步前进的良好态势,可是横向比较却被人轻易吊打。看习惯了《权力的游戏》(不含最终季),回头再看古装偶像剧式的金庸武侠剧,观众恐怕很难对后者有较高评价。

因此,不管未来几年的金庸剧拍得怎么样,我都不觉得金庸武侠这个IP王国的天命会继续由一个电视剧形态的王朝来承担。只要坚持走精品化路线,金庸剧不见得一定会走向小众,但不会再是金庸武侠这个IP的最主要展现方式。

金庸先生的小说当然不只被改编为电视剧,改编的电影也为数不少,而且跟电视剧的改编是同步进行的,但是要论影响力,则远不及电视剧。

毕竟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小说篇幅较长且情节较为完整丰富,适合以长篇电视连续剧这样的体量去呈现。

比较有影响力的金庸武侠电影,绝大多数是魔改或者同人,比如《东方不败》《东邪西毒》。王晶执导的上下两部《鹿鼎记》可能是罕见的剧情没有脱出原著大框架而又比较成功的金庸武侠电影,但是这两部影片的成功更主要的是依赖周星驰的喜剧表演,以及片中层出不穷的名台词,比如鳌少保那句“索尼罪大滔天,搞到百姓怨声载道(Sony is guilty, he makes our people angry)”,进入数字时代以后仍然时常应验。

最近几年又有一批新的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立项。我当然乐见新电影上映为老IP带来热度,但是不太相信这批电影能承担天命、开创属于金庸武侠IP的新王朝。原因上面已经说了,要是能拍好,早就拍好了。

长篇小说压缩进两小时的电影,肯定会损失大量精彩内容。因此我有一种思路,就是用剧场版的方式,把电影作为电视剧的辅助。

比如一部《倚天屠龙记》,分成若干季,每一季季终集拍成两小时的特别篇,放到院线上映。像是围攻光明顶、火烧万安寺、屠狮大会等“大事件”都很适合单独拍一集。观众可以选择等待院线窗口期结束再上网观看;如果等不及先睹为快的话,就买票进影院观看。

如今美剧的制作工艺之高已经有目共睹,而国产剧在营销时也总爱强调“电影感”,以往那种“电视剧就是low,电影才高大上”的刻板印象已经逐渐被打破。

同样的班底、同样的画风,文戏较多的部分放到线上,武戏较多的部分放到院线,电影和电视剧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既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原作的魅力,也能够尽可能地最大化商业回报。

不过这样一来,针对同一个IP改编的电影就成了电视剧的附属品,所以自然没资格作为一个独立王朝承担天命。

金庸剧撑起了武侠剧的半壁江山,同样地,金庸小说改编游戏也撑起了武侠游戏的半壁江山。这时候就得再次请出前文提到的智冠了,没错,就是那家先后出品了《金瓶梅》和《红楼梦》两款改编黄油的游戏公司。

这家公司特别喜欢推出名著改编游戏,除了古典名著,也有武侠名著,当年一口气拿下了金庸先生十四部小说的游戏改编权。智冠发行的金庸小说改编游戏有个通病,就是主线剧情只做一半,吊着玩家胃口。结果有的游戏承诺玩家会出续集,最后直接没有下文,成了烂尾之作。毕竟金庸先生最知名的代表作都是大部头的,要在游戏中完美还原小说剧情,工作量实在太大。

或许智冠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于是突发奇想:既然我们这么擅长把金庸武侠故事讲一半,不如索性把14个只讲了一半(或更少)的金庸武侠故事拼凑到一起,这样玩家就不会觉得我们偷工减料了。

就这样,华语游戏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金庸群侠传》在1996年问世了,其影响力超过任何一款智冠发行过的、改编自单独某本金庸小说的武侠游戏。

我个人私心很想把《金庸群侠传》单独列为扛起金庸武侠IP天命的又一个正统王朝。我对武侠文化产生兴趣的契机是偶然间玩到了《武林群侠传》,然后因为疯狂痴迷《武林群侠传》,又倒回头去找来《武林群侠传》的前作《金庸群侠传》,继而逐渐成为武侠迷,然后去更认真地看武侠剧、阅读原著。相信不少同龄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应该承认《金庸群侠传》的影响力远不及同一时期的金庸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电视仍然是最重要的传媒。

《金庸群侠传》、《武林群侠传》之后,其缔造者河洛工作室经历起起伏伏,终于把“群侠传”三个字做成了一个IP,除去中间一度改名为东方演算工作室时推出的《三国群侠传》,其他的全部是武侠题材。这些武侠游戏充满了对金庸小说的致敬。所以,并非河洛不想在后续的“群侠传”前面冠上“金庸”两个字,实在是版权问题太过棘手。

《金庸群侠传》还有个分支,就是无视版权问题的同人游戏。最早是爱好者基于《金庸群侠传》原本游戏程序开发出的各种MOD,极大丰富了原作的内容。其中较为杰出的,比如小小猪的《苍龙逐日》,一直是我心目中认定的比原版更像原版的真·金庸群侠传。

除了MOD之外,还有爱好者利用简易的开发工具做出来的独立小游戏,有的也冠以“金庸群侠传”之名,比如半瓶神仙醋制作的Flash版《金庸群侠传2》。当然同人作品也免不了混进去一些奇怪的东西,风格类似早年资讯不够发达时,市面上充斥着“金庸新”“金庸巨”等同人写手的小说仿作,时不时打打擦边球,搞搞黄色。

不管是完美继承金庸先生原著武侠精神的优秀作品,还是打擦边球的低俗作品,这些同人游戏更多是一种小圈子内的自娱自乐,因为缺乏商业化的正规渠道,也就难以真正做大做强。

《金庸群侠传》的玩法就算是拿到今天来,依然能让玩家体会到其独有的趣味性。这个产品缺的就是一副好皮囊。这一点与TVB的金庸剧很像,软实力早已具备,但是卖相陈旧,难以吸引更年轻一代的用户。

如果能以最先进的引擎,最顶尖的美术,把《金庸群侠传》重制成3A大作,那么我敢断言这一切实现的那天就会是属于金庸武侠IP的下一个王朝到来的时刻。

这篇文章用的案例主要是华语世界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成熟IP。放眼世界的话,过去十几年间最成功的的IP无疑是漫威电影宇宙。

MCU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字——热闹。

众多超级英雄济济一堂,观众目不暇接,自然会觉得值回票价。而这样群星璀璨的场面之所以能够实现,靠的是漫威的母公司迪士尼帮助它把原本分散的版权逐渐收回,总结起来也是两个字——统一。

把IP看作国家,其发展规律除了天命流转、朝代更替之外,还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上面提到的那些IP,还有华语世界其他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IP,如《封神演义》、《三体》、《鬼吹灯》,也许会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化较量中自下而上地诞生各自新一代的王朝;抑或是从天而降一只如来神掌把各个IP内部分散的、彼此消耗的文化产品、文艺形象捏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上而下地形成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究竟会怎么样,我也无法预测,只有拭目以待。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后台删除

作者专栏

点击下方标蓝文字进入阅读页面

黑江湖十人专栏作者团

马耷凹  | 幻剑梦影

人在悉尼,刚下叉车。前动漫媒体编辑,业余影评人,野生剧作家,编剧界的民科,河洛武侠游戏狂热玩家,《金庸群侠传》通关100次成就获得者。#让武侠再次伟大#

女装大佬的侠客天下 | 《侠客风云传》同人  | 金庸笔下,人才辈出的医闹界,首推《倚天屠龙记》 | 逍遥派对少林的宅文化输出 |  “小姑姑,我不想努力了”——浅谈新版《绝代双骄》改编之得失 |  《一本好书》特别节目之《楚留香新传》——武侠小说的究极硬核改编 | 《天醒之路》:赵太祖立志传 | 绝世武功,或者“诀式武功” | 《极速车王》影评:勒芒十二时辰 | 《信条》:诺兰的“记忆碎渣”

「求叔创意午餐」正式上线

1001顿创意早餐,已拍卖15

你会与求叔共进哪一餐?

「求叔创意早餐」正式上线,18元拍下一个有关创作/武侠/电影/世界观等问题问求叔!「求叔创意午餐」正式上线,求叔亲自为你看小说/剧本  | 「求叔创意晚餐」正式上线,1800元一张晚餐券,量身定制专业解决方案

东宋宇宙

点击图片,参与「东宋世界」第四届年度征文

奖池10w+

「东宋」世界漫游指南  | 东宋:神州与八十一城  | 东宋:迁移到城市中的武林 |  东宋:青城入学指南 | 牵牛绳:奠定「东宋」世界的48部书 宋纳思地:『东宋』四十八问  | 唐门:「东宋」世界漫游指南8  | 东宋:四部电影和一则新闻  |  沙海:『东宋』世界漫游指南9 | 中国第一武侠架空世界「东宋」,向全球3亿武侠迷发出电波 ︱三月十四,风暴降生:「东宋」世界正式公启  |  千山:东宋世界漫游指南11  | 玩法儿:「东宋」四十八问Ⅱ | 创造一个世界需要多少年? | 缥缈山:「东宋」世界漫游指南13 | 折转琉璃:「东宋」世界漫游指南14 ︱ 科幻蛊惑:「东宋」世界漫游指南15 ︱一转眼,东宋世界十周年了  | 金庸与东宋世界:求叔独家揭秘东宋世界由来,《独家人物》杂志独家刊送 | 金属罂粟 | 东宋世界第1届年度征文颁奖  | 武侠作者「沉舟」东宋小说谈 | 武侠作者「纪瑶」东宋小说谈 |  武侠作者「乔小公子」东宋小说谈  | 东宋:今天,我们推荐我们  |  东宋·作者札记2:当我们拥有天赋和感觉 |  金属罂粟 ︱ 东宋世界第一本手账诞生记  | 秉烛夜游 | 东宋世界第2届年度征文颁奖 | 土麒麟 ︱ 东宋开源设定1  |  听风 ︱ 东宋开源设定2 |  长安:点亮八十一城 ︱ 东宋开源设定3  |  紫枭 ︱ 东宋开源设定4  |  重墨剑 ︱ 东宋开源设定5  |  镇江:点亮八十一城 ︱ 东宋开源设定6  | 五行灵器 ︱ 东宋开源设定7  |「东宋」十一周年,而今迈步从头越 ︱ 折转琉璃 | 东宋第4届年度征文第1期火热进行中!|八十一城 | 东宋世界第3届年度征文颁奖|东宋世界年度征文新科状元「凉拌燕窝」:一旦正襟危坐我就不会写文了 | 奖池10万+的大奖赛,正式开始了 | 第一期“折转琉璃”征文入围名单公布!| 东宋世界年度征文第4届第1期“折转琉璃”获奖名单揭晓!| 东宋世界年度征文第4届第2期“八组四题”正式开箱!

黑江湖官方微店

扫描如下二维码,进入「官方微店」

黑江湖官方微店

欢迎逛游

书世家 | 纸世家 | 布世家 | 铜世家 | 银世家 | 酒世家 | X世家

投稿 | 合作信箱:123953896@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东宋征文